中新网西宁8月2日电 题:“黄河源头第一县”曲麻莱:高原足球小将“踢”出新未来
作者 曲宣 祁绣娟
(相关资料图)
这里,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;这里,地处黄河源头,足球成了当地民众喜欢的“第一运动”;这里,人口只有4.7万余人,却拥有成年业余足球队20余支、青少年足球队30余支,斩获多项荣誉……
这里就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。
近年来,曲麻莱县把足球运动作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、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抓手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,明确“以球育德,以球健体,以球促智”的校园足球发展理念,以足球为媒,探索体教融合新路径,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图为足球小将们合影留念。曲麻莱县委宣传部供图
踢球就是因为喜欢!
7月26日下午15时,曲麻莱县第一民族完全小学的操场上准时聚齐了一群足球小将。教练成林朋措拿着训练计划,示意大家列队。
今年30岁的成林朋措曾经是玉树州野牦牛足球队的成员,随队获得过青海省运动会男子足球冠军,并获得“玉树足球先生”称号。
大学毕业后,本可以留在省城的他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小学母校。
成林朋措从小热爱足球,但因条件有限,只能在“野球”中积攒经验,“想让孩子们能够接受系统训练。”
2022年底,一名12岁的男孩和妹妹在雪山上踢球的视频爆红网络。他叫多果,是曲麻莱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学生,也是曲麻莱青训队的小球员。
“看了世界杯的比赛,非常激动,在自家牧场里,用绳子和棍子简单搭了一个球门,然后拉着妹妹一起训练。”多果说。
曲麻莱县13所中小学实现了足球运动全覆盖,建成县一完小国家级足球示范学校,选拔100名具有运动天赋的小学、初中阶段学生,组建男女7支不同年龄段高水平青少年足球队伍。同时,2021年开设了青少年足球训练营。
曲麻莱县委书记谭晟说:“我们以‘青训’为抓手,不断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与足球专业技术力量,探索建立以‘体教融合’的人才培养模式,将青少年思政教育、文化教育和特长教育一体融合、一体发展。”
图为足球小将们赛场上合唱藏语歌曲《FLY》。曲麻莱县委宣传部供图
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!
在曲麻莱,足球并不止于足球。
2022年,2034杯第二届全国小学生足球大会(U12)“总决赛”,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300名小学生运动员参赛。
曲麻莱县少年足球队第一次走出大山,第一次坐火车,第一次乘飞机,第一次和全国的队伍同台竞技,他们说这是考验、挑战,也是宝贵记忆。
近年来,曲麻莱县将青少年足球纳入振兴民族教育整体规划,通过与高水平青训俱乐部合作、引入专业教练团队、自身挖潜培育师资、外出比赛提升水平等方式,不断夯实足球特色幼儿园和现有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发展基础。
今年,曲麻莱县15名学生被中央民大附中玉树(海东)分校遴选的足球特长生录取。
“现青训队的女孩子越来越多,我们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示高原足球魅力,让全国各族人民都能看到雪域高原的我们。”女队员松杰加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代表国家队征战赛场、为国争光。
“在这里,足球的意义远大于本身!它将更多不同民族、不同地区的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,就像石榴籽一样!”曲麻莱县教育局局长温海滨说。
图为比赛现场。曲麻莱县委宣传部供图
有梦想谁都了不起
在第七届京津冀校园足球夏令营邀请赛中,曲麻莱县少年足球队奋力突围,一举夺得U12(专业组)冠军。
这已经不是曲麻莱县青少年足球第一次走出神秘高原。首秀2034杯第二届全国小学生足球大会(U12)“总决赛”便赢得“勇敢的昆仑山雄鹰”美誉,在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(青海赛区)U13年龄段获得冠军……
用牛粪做标志盘、垒起简易的球门,在放羊牧马的间隙不断练习盘带拨扣、传球射门,十岁的多杰然丁一次次在绿茵场上证明自己,多次拿下“最佳射手”。
从小因触电失去双臂的青年达哇,在足球中找到了奋力拼搏、自力更生、阳光生活的意义;13岁的白玛加在首届“江源杯”校园足球联赛中,带领曲麻莱县第一民族完全小学足球队大胜对手……
图为足球小将们训练中。曲麻莱县委宣传部供图
曲麻莱县曾多批次组织教师参加足球专业教练员培训,得到国家能源集团的支持,为各校配备少儿足球围栏、足球、训练背心等设施设备,青少年足球事业发展工作也得到了中央、省州主流媒体的关注和报道,为高原少年的足球梦想助力提效。(完)
关键词: